
究竟利用商场打折购买保养品是对还是错?是精打细算一次购齐全年保养需求?或者是吃足了暗亏而不自知呢?本文要提醒爱美族,买化妆品要从“斤两概念”的省钱保养,提升到“科学概念”的理财保养。毕竟,使用化妆品的目的是要追求美丽,化妆品是有选择取舍性非绝对必须的消耗品,不是必备耐存放的生活用品。所以划算与否,不能与多买几包卫生巾、多买几件内衣裤的生活购物等同看待。
大量采购的化妆品应细读包装标示
大量采购化妆品的第一步,就是挑剔产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。
生产日期越接近购买日表示越新鲜,保质期限离得越远越保险。若要问“生产日期”与“保质期”两者哪一个比较重要,答案是“生产日期”。
因为化妆品的保质期,不似制药业有明确、严格的作业规范。保质期,是由制造者视情况自由拿捏的。为了延长销售寿命,避免下架回收,一般都会标示到三年。当然,高滋养性的产品,保质期标示三年,其间变质变味的风险就相对比较高。
化妆品的保质期,保证的是开封使用前不会滋生细菌微生物,并不保证有效或保证活性。即对顾客承诺的是,保质期内不会有发霉、变色、变味等现象,并非承诺使用效果。
了解产品特质,做个Smart的消费者
对于想利用商品打折多购买化妆品的人,最基本的观念应该是选购使用量大。使用速度快的产品。而所要采购的商品本身,必须是耐保存、不易变质的产品。耐保存、不易变质的,同时又要具高护肤价值的化妆品,实际上并不存在。读者必须退而求其次,选择以下产品:
果酸、水杨酸、透明质酸(玻尿酸)、维生素原B5等纯质原液。
非氨基酸类的保湿性产品。
以矿物粉体、矿物油蜡、硅油、色料为主的彩妆类,例如蜜粉、散粉、粉饼、唇蜜、唇彩、眼线笔、唇笔、眉笔、睫毛膏等。
清洁类,像是沐浴乳、洗面乳、洗发精等,主要成分是界面活性剂,添加的营养成分有限,变质的速度就慢,较耐储存。
护手霜、身体乳、卸妆乳,成分多为简易的保湿、合成油脂,久放的问题不大。
香氛香水类,若不介意久放走味,这一类不直接接触肌肤的商品就不必担心。
上述都是可以考虑列在商场打折时选购单中的产品。
任何化妆品,特别是具有高效高活肤价值的保养品,放得越久,护肤效果越差,活性降解是必然的,转变成肌肤刺激物的风险则会提高。
举例来说,含左旋维生素C的产品,刚制作好时活性是100%,放置三个月后测试(还得是25℃左右的优良存放环境),剩下不到50%的活性残值,放半年就寿终正寝了。你可以看到购买来的这类产品,颜色一天比一天深,由淡淡的黄色转成酱油色,这表示维生素C继续在氧化,产品活性陆续折旧中。
很多品牌的美容产品添加了各式各样的稳定剂,目的是为了延长活性成分的寿命,但这仍改变不了放久了活性成分逐渐降解的事实。这种不耐久放的活性物质,买来囤积就是买来等待贬值,缺乏科学保养概念。典型的是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A(维生素A醇、维生素A醛、维生素A酸)的产品。
有些强调稳定、抗氧化的产品,其实成分本身极容易自行氧化而失去抗氧化捕捉自由基的活性。典型的代表是含绿茶多酚、葡萄多酚、橄榄多酚、辅酶Q10、大豆异黄酮等的产品。
强调含丰富的氨基酸(海藻的、植物的、动物的、豆麦谷物类的氨基酸都是)、酶萃取、水解蛋白等的产品,其中的氨基酸小分子,其实是很容易变质的。
酶类的商品,有效活性保存期,顶多一年,买来放着也是一种错误。
油脂类,特别是羊毛脂、大豆卵磷脂、卵磷脂、胆固醇、乳油木(Sheabutter)、玫瑰果油、月见草油等强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天然油脂,不到一年就开始氧化酸败,想囤积慢慢使用并不聪明。
彩妆品,特别是强调含滋润护肤成分的彩妆,是存放不得的。
达人叮咛
正确使用化妆品的方式是个大话题,但基本原则是不变的,就是要“快、狠、准”。
快,开封后要尽快用完,不要同时开封很多不同用品,然后轮流使用,每一瓶的价值都会因此而加速耗损。
狠,变色、变味、分层变质的化妆品,要舍得丢。继续擦,或从脸部往身体、手脚部位使用,都不是聪明的做法。
准,产品诉求的功效与自己期待的效果要精准聚焦。
擦太多肌肤不一定需要的成分,只会引起肌肤不适、过敏,或造成肌肤与体内代谢上的负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